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心理学一级学科(0402)博士留学生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授课)

编辑:                    审读人:                     时间:2018-12-2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能胜任心理科学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工作的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和学术骨干。

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素养,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外心理学发展过程和最新成果;

2. 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重要的具体方法,具有创造性的专业研究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心理学相关的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参与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与学术交流;

4. 遵守道德规范与学术规范,具有协同创新的合作精神;

5. 毕业后能独立从事心理学基础与应用研究,能胜任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在教育、企业、卫生、行政机构、社区等领域从事培训、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有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二级学科名称:基础心理学

1)研究方向名称:认知心理与网络行为

本方向研究将侧重现代人类对网络信息的处理过程。本方向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来源于实验心理学。本方向的研究特点是重视基于人类认知特点的数学心理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的成果将直接应用于现代人类的网络行为探索和网络实现。

2)研究方向名称:人格心理研究

本方向注重从多层面的整体的视野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格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上包括人格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创新性建构。实证研究方面围绕中国和西方人格特征、价值观与人格、幸福感与人格等主题展开系统的研究。同时,聚焦当代中国重大社会问题,探讨其心理机制和改进社会管理的策略。

3)研究方向名称:社会心理研究

本方向注重文化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突出“社会中人”的研究理念,以社会认知、人际互动、社会与文化认同为重点领域,特别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在刻板印象、人际吸引、群体与民族认同、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2. 二级学科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研究方向名称: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本方向注重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理论应用于人的发展相关的现实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的毕生发展理论、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文化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等, 强调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2)研究方向名称:教育心理与辅导

本方向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学习动机与学业情绪、心理健康,学科学习策略,网络情境下认知学习的过程与特点,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3)研究方向名称:青少年网络心理

3.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心理学

1)研究方向名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本方向按照科学家-实践者取向培养学生,即既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也强调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在研究方面,本方向重视新兴方法的运用,同时强调研究的生态效度。在实务方面,特别强调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督导等环节的专业训练。

2)研究方向名称: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

简要的特色和优势介绍。本方向以研究者实践者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满意度、领导力、冲突管理、组织文化等为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研究问题,突出心理学应用于人才测评、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组织发展与变革的研究特色,通过揭示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及不同层次间的心理动力学机制,提高组织中的个体与群体效能。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博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18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年(课程学习兼顾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前期工作),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博士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博士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留学生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实践环节

1. 实践活动是各方向博士生培养的必修环节,计3学分。

2.结合课程论文与学位论文开展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教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3.参加经常性的小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在学期间至少作6次主讲学术报告(或提交学术论文),其中包括2次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4. 博士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由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与否,将作为其能否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

六、科学研究

博士生培养要寓教于研,将科学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博士生必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参与导师主持的项目研究,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鼓励博士生在SCI/SSCI收录期刊上或在一级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博士生必须是第一作者,并且是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署名单位必须是华中师范大学。

七、学位论文

1.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末前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论文选题有前沿性,且有理论或重要现实意义;

2)对前人有关研究成果有充分了解,且有恰当分析;

3)论文资料丰富,内容充实;

4)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合理,变量及其关系清晰,工具可靠,说理充分,结论有据。

5)论文在观点、结论、方法使用上有创新。

6)论文系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3.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在第5学期中段进行中期检查。在答辩前一月进行预答辩。

4.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1.博士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以博士生自主报告、同学讨论、导师或学科专家点评的形式开展专题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3.建立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互访交流制度,聘请国内外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介绍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

4.资助优秀博士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访学或开展合作研究,改善博士生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水平。

5.对优秀博士生和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实行奖励。

6.对于课程学习不及格、开题报告二次未通过、违背学术规范的学生予以淘汰,或准予退出。

九、其他规定

1.本培养方案经学科全体指导教师讨论同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入库。

2.凡以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2门(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或者导师指定的其他课程)。并且考试考核形式、内容、要求均与硕士生相同。不计学分。

3.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4.每位博士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5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研究生处备案。

5.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博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


 

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留学生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课

 

 

 

105204020001

心理学研究进展

48

3

2

心理学各方向博士生必修

105204020002

心理学数据分析方法

48

3

1

选修课

105204020101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数学模型

32

2

2

学生应选择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选修课。

105204020102

人格心理研究

32

2

2

105204020103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研究

32

2

2

105204020201

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

32

2

2

105204020202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

32

2

2

105204020203

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

32

2

2

105204020301

组织心理学

32

2

2

105204020401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与实务

32

2

2

105204020003

认知神经科学专题

32

2

2

 

实践环节

 

学术活动

 

 

3

说明:1.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2-3门,至少必修1门,2-5学分。

2.每研究方向选修课程开设1-2门,至少必修1门,2-5学分。

 

XML 地图